>
李军:为“四川造”鱼子酱留住了流量|两会每日人物

李军:为“四川造”鱼子酱留住了流量|两会每日人物

李军:为“四川造”鱼子酱留住了流量|两会每日人物

【概要描述】

  对于刚刚过去的2024年,四川省人大代表李军印象最深的场景恰巧发生在年头和年尾。

  在2024年初,随着一场几乎全民参与的南北方文旅大“喊话”,“四川鱼子酱”作为“四川礼物”成功“出圈”。彼时,布局鱼子酱产业20多年的李军,已经“窝”在鱼塘边深耕多年。他所创办的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,凭借超50吨的年产量,占到全球鱼子酱市场占有率的12%。

  天降泼天流量,搅动一池鱼塘。热热闹闹中,2024年1月,1200罐“四川造”鱼子酱被送到哈尔滨,此后,更多“川子号”农产品出圈。

  2025年1月8日,李军在会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。在他看来,大众对于产业如何接住流量的观望中,更多是身边的这些特产怎么进入日常的期待。他就忙碌在这些期待的中心。

  对此,李军熟稔道出一组数据。2024年末,在全省水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场会上,根据四川省水产局估算,到2027年,仅是雅安一地的鱼子酱产能就有望达到270吨,来自四川的鱼子酱有望占据全球产量的45%,“可以说我们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。”

  1月20日,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,站在首场“代表通道”上,李军用坚定的语气讲述自己的期待,那就是立足自己的事业,做大做强四川冷水鱼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,“这是我的追求和梦想,更是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。”

  从数据上看,2022年,润兆渔业的鱼子酱年产量达到50吨,占全球份额的12%。到了2024年,年产量已达到63吨,占全球份额约14%,而对于2025年,预计年产量将达到70到80吨。

  “经过年初的这一轮发酵,鱼子酱这个品类不能说做到家喻户晓,但至少品牌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。”李军透露,2024年年初的那一波出圈后,慢慢的变多的餐厅品控商、商场企业供货商,个体消费者慕名上门。去年春节期间,仅是雅安天全基地就实现了全部的产品脱销,“2024年第一季度,我们国内的销量真的是翻倍增长。”

  这也推动了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布局。2024年年初,李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自己正带领团队加强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,重点布局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几大区域。

  “我们针对不一样市场、不同渠道有所分工。例如,针对礼品需求,我们就专门成立部门,更精准服务客户和进行推广。”在品牌营销上,李军坦白说自己扎扎实实感受到流量的力量,“以前市场都是我们自己去找,但现在慢慢的变多都是客户主动找我们对接。”

  同时,这位水产专业出生的技术型企业家也很清醒,留住流量的最大底气还是产品本身。于是,企业的产能也在按规划逐步扩大。目前,润兆渔业位于雅安天全的养殖基地第三期、绵阳北川的养殖基地都已竣工投产。此外,李军还透露,今年计划在乐山新建一个5000吨容量的养殖基地,“未来我们的鱼子酱产量将达到每年400到500吨。”

  一边扩产能,一边拓展销售经营渠道,李军的鱼子酱进阶之路似乎也是当下“川字号”鱼子酱的一个缩影。绿水青山之间,本土企业在发展,也引来了行业内的大企业,例如,全国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——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四川布局了发展蓝图。

  “我们很喜欢更多有意思的同伴们一块来做一个事,因为一个人干一家公司或者干一件事情,其实就是很孤独的。”在李军看来,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竞争,整体上将有力促进产业的发展,“四川这些得天独厚的好资源,值得被好好利用起来,大家一起把产业做大做强。”

  从大连水产学院毕业后,李军用第一个十年,等待第一批鲟鱼长大,用第二个十年,不断攻克产品的质量关,一家一家敲开国外市场的大门。如果说,农户对于土地有着天然的敬畏,那么,守在鱼池边的李军感觉自己对于大江大河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。到现在,他最享受的时刻还是跳进水波荡漾之间,养得壮壮的鲟鱼“横冲直撞”到他身边,“池中物也有大天地。”

  这个大天地,也在他履职中的建议里。这几年,李军持续针对四川的冷水鱼养殖提出相关建议,因为他相信,这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利抓手。

  “例如我们从始至终在布局的鲟鱼鱼肉销售。”李军将产业发展分为生产、加工和销售三个维度。具体到鲟鱼鱼肉,在生产养殖很成熟的基础上,企业正将重心放在基本的产品研发和打磨上,同时,逐渐开始铺设渠道。

  “像商超和批发,学校食堂等等,我们都在做推广。”如同鱼子酱被大众熟悉,李军觉得鲟鱼鱼肉也需要一个被知晓和接受的过程。团队在经过市场调研后,发现面对鲟鱼鱼肉,消费者首先是不知道怎么制作。对此,他们计划前端来加工,方便消费者进行烹饪,“大家发现口感风味不错,自然也就打开市场了。”

  从想法到落地,从建议的雏形到完善,李军一直都很有底气。这种底气不仅来自对自身产品质量的坚持,还有所身处的发展环境。

  “我们得到了很多政策上的帮助,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说,真的是很幸运的。”李军感触最深的是2023年四川制定的《天府鱼子酱产业集群建设方案》。以方案为抓手,雅安明白准确地提出增强县域间功能协调,构建从池塘到餐桌的全产业链。

  随着项目的推动,李军感受到了整个鱼子酱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助力,“它有资金支持,有政策扶持,从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供给,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等等,都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很大便利。”

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要大力放宽市场准入,坚决破除隐形壁垒,及时发布项目清单,公平保障要素资源,让民营企业家充分享有发展机遇。

  在李军看来,这为企业家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,“我们已感受到各种关注和关心,也更有信心来发展经济、发展企业。”

  一边是古老的鲟鱼正游进更新的时代故事,另一边,李军也感觉自己在履职中,拥有了更全面的视角。

  “参加每年省人大组织的调研,以及和别的代表的交流,我看待事情能够拥有一个更全面的角度。”此前,李军在参与四川省人大组织的专题调研中,被川藏铁路大国工程的气质所震撼,也关注到沿线县城乡村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。去年,他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调研中,切实感受着生态保护下,人与自然所能抵达的平衡。

  “当站在绿水青山之间,我突然就为自己所从事的产业感到自豪。”李军会跟别的人大代表笑谈,说山上有熊猫,山下有大鱼。但本质上,在他看来,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优质的自然环境,也在发展中保护着自然环境,“实实在在的绿水青山之间,有金山银山,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里,有属于农业的广阔天地。”

  但他也觉得,自己所热爱的农业产业有着天然的不同,“我们要跟老乡打交道,在做省人大代表之前,我可能只关注自己企业本身的发展,但是现在我更深刻觉得,我们和农户之间,是有着同样目标的利益共同体。”

  ——更为具象的,是如何让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盈利,每一个参与的老百姓都能挣到钱?

  此前,据天全县人民政府提供的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润兆渔业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100余个,人均年收入增加4万元以上。同时,带动18个村共3000户农户,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中等水准约30%。

  数据背后更延展出更多可能性。李军感到很惊喜的是,目前,在 “大园区+小业主”、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等利益联结机制中,不仅实现了建设共享鱼池,辐射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,带动农户增收。还有农户在学习掌握鲟鱼的相关养殖技术后,扩大生产,自发建厂,加入到新产品、新技术的研发中。

  “一颗鱼子酱,正走出一条更广阔的路。”今年,李军将一如既往忙碌在不同的基地之间,这样的忙碌让他感到充实和踏实。

  他一直记得青山环抱下,一个池塘接着一个池塘整齐排列绵延开去。清澈河水在阳光炙烤下明晃晃的,鲟鱼们懒懒躲在水底。他知道,在来自各方的助力下,只要一步步走,目标终将抵达。

详情

  对于刚刚过去的2024年,四川省人大代表李军印象最深的场景恰巧发生在年头和年尾。

  在2024年初,随着一场几乎全民参与的南北方文旅大“喊话”,“四川鱼子酱”作为“四川礼物”成功“出圈”。彼时,布局鱼子酱产业20多年的李军,已经“窝”在鱼塘边深耕多年。他所创办的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,凭借超50吨的年产量,占到全球鱼子酱市场占有率的12%。

  天降泼天流量,搅动一池鱼塘。热热闹闹中,2024年1月,1200罐“四川造”鱼子酱被送到哈尔滨,此后,更多“川子号”农产品出圈。

  2025年1月8日,李军在会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。在他看来,大众对于产业如何接住流量的观望中,更多是身边的这些特产怎么进入日常的期待。他就忙碌在这些期待的中心。

  对此,李军熟稔道出一组数据。2024年末,在全省水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场会上,根据四川省水产局估算,到2027年,仅是雅安一地的鱼子酱产能就有望达到270吨,来自四川的鱼子酱有望占据全球产量的45%,“可以说我们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。”

  1月20日,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,站在首场“代表通道”上,李军用坚定的语气讲述自己的期待,那就是立足自己的事业,做大做强四川冷水鱼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,“这是我的追求和梦想,更是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。”

  从数据上看,2022年,润兆渔业的鱼子酱年产量达到50吨,占全球份额的12%。到了2024年,年产量已达到63吨,占全球份额约14%,而对于2025年,预计年产量将达到70到80吨。

  “经过年初的这一轮发酵,鱼子酱这个品类不能说做到家喻户晓,但至少品牌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。”李军透露,2024年年初的那一波出圈后,慢慢的变多的餐厅品控商、商场企业供货商,个体消费者慕名上门。去年春节期间,仅是雅安天全基地就实现了全部的产品脱销,“2024年第一季度,我们国内的销量真的是翻倍增长。”

  这也推动了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布局。2024年年初,李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自己正带领团队加强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,重点布局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几大区域。

  “我们针对不一样市场、不同渠道有所分工。例如,针对礼品需求,我们就专门成立部门,更精准服务客户和进行推广。”在品牌营销上,李军坦白说自己扎扎实实感受到流量的力量,“以前市场都是我们自己去找,但现在慢慢的变多都是客户主动找我们对接。”

  同时,这位水产专业出生的技术型企业家也很清醒,留住流量的最大底气还是产品本身。于是,企业的产能也在按规划逐步扩大。目前,润兆渔业位于雅安天全的养殖基地第三期、绵阳北川的养殖基地都已竣工投产。此外,李军还透露,今年计划在乐山新建一个5000吨容量的养殖基地,“未来我们的鱼子酱产量将达到每年400到500吨。”

  一边扩产能,一边拓展销售经营渠道,李军的鱼子酱进阶之路似乎也是当下“川字号”鱼子酱的一个缩影。绿水青山之间,本土企业在发展,也引来了行业内的大企业,例如,全国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——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四川布局了发展蓝图。

  “我们很喜欢更多有意思的同伴们一块来做一个事,因为一个人干一家公司或者干一件事情,其实就是很孤独的。”在李军看来,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竞争,整体上将有力促进产业的发展,“四川这些得天独厚的好资源,值得被好好利用起来,大家一起把产业做大做强。”

  从大连水产学院毕业后,李军用第一个十年,等待第一批鲟鱼长大,用第二个十年,不断攻克产品的质量关,一家一家敲开国外市场的大门。如果说,农户对于土地有着天然的敬畏,那么,守在鱼池边的李军感觉自己对于大江大河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。到现在,他最享受的时刻还是跳进水波荡漾之间,养得壮壮的鲟鱼“横冲直撞”到他身边,“池中物也有大天地。”

  这个大天地,也在他履职中的建议里。这几年,李军持续针对四川的冷水鱼养殖提出相关建议,因为他相信,这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利抓手。

  “例如我们从始至终在布局的鲟鱼鱼肉销售。”李军将产业发展分为生产、加工和销售三个维度。具体到鲟鱼鱼肉,在生产养殖很成熟的基础上,企业正将重心放在基本的产品研发和打磨上,同时,逐渐开始铺设渠道。

  “像商超和批发,学校食堂等等,我们都在做推广。”如同鱼子酱被大众熟悉,李军觉得鲟鱼鱼肉也需要一个被知晓和接受的过程。团队在经过市场调研后,发现面对鲟鱼鱼肉,消费者首先是不知道怎么制作。对此,他们计划前端来加工,方便消费者进行烹饪,“大家发现口感风味不错,自然也就打开市场了。”

  从想法到落地,从建议的雏形到完善,李军一直都很有底气。这种底气不仅来自对自身产品质量的坚持,还有所身处的发展环境。

  “我们得到了很多政策上的帮助,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说,真的是很幸运的。”李军感触最深的是2023年四川制定的《天府鱼子酱产业集群建设方案》。以方案为抓手,雅安明白准确地提出增强县域间功能协调,构建从池塘到餐桌的全产业链。

  随着项目的推动,李军感受到了整个鱼子酱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助力,“它有资金支持,有政策扶持,从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供给,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等等,都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很大便利。”

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要大力放宽市场准入,坚决破除隐形壁垒,及时发布项目清单,公平保障要素资源,让民营企业家充分享有发展机遇。

  在李军看来,这为企业家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,“我们已感受到各种关注和关心,也更有信心来发展经济、发展企业。”

  一边是古老的鲟鱼正游进更新的时代故事,另一边,李军也感觉自己在履职中,拥有了更全面的视角。

  “参加每年省人大组织的调研,以及和别的代表的交流,我看待事情能够拥有一个更全面的角度。”此前,李军在参与四川省人大组织的专题调研中,被川藏铁路大国工程的气质所震撼,也关注到沿线县城乡村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。去年,他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调研中,切实感受着生态保护下,人与自然所能抵达的平衡。

  “当站在绿水青山之间,我突然就为自己所从事的产业感到自豪。”李军会跟别的人大代表笑谈,说山上有熊猫,山下有大鱼。但本质上,在他看来,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优质的自然环境,也在发展中保护着自然环境,“实实在在的绿水青山之间,有金山银山,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里,有属于农业的广阔天地。”

  但他也觉得,自己所热爱的农业产业有着天然的不同,“我们要跟老乡打交道,在做省人大代表之前,我可能只关注自己企业本身的发展,但是现在我更深刻觉得,我们和农户之间,是有着同样目标的利益共同体。”

  ——更为具象的,是如何让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盈利,每一个参与的老百姓都能挣到钱?

  此前,据天全县人民政府提供的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润兆渔业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100余个,人均年收入增加4万元以上。同时,带动18个村共3000户农户,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中等水准约30%。

  数据背后更延展出更多可能性。李军感到很惊喜的是,目前,在 “大园区+小业主”、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等利益联结机制中,不仅实现了建设共享鱼池,辐射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,带动农户增收。还有农户在学习掌握鲟鱼的相关养殖技术后,扩大生产,自发建厂,加入到新产品、新技术的研发中。

  “一颗鱼子酱,正走出一条更广阔的路。”今年,李军将一如既往忙碌在不同的基地之间,这样的忙碌让他感到充实和踏实。

  他一直记得青山环抱下,一个池塘接着一个池塘整齐排列绵延开去。清澈河水在阳光炙烤下明晃晃的,鲟鱼们懒懒躲在水底。他知道,在来自各方的助力下,只要一步步走,目标终将抵达。